双赢彩票最近,电视剧《功勋》正在热播,该片以基本史实为依据,讲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荣获共和国勋章的8位功勋的故事,我国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便是其中之一。
在《功勋》中有这样一个画面:黄旭华等研究人员在参与制造核潜艇期间,由于没有技术参照,竟然在看到一个美国核潜艇的玩具模型后大受启发,造出了我国的首艘核潜艇,这一场景引起了部分观众的怀疑,他们都以为这是电视剧夸张的拍摄手法。
因为核潜艇的建造是极其困难的,即便是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世界上也仅仅只有6个国家拥有核潜艇,而从无到有更加困难,要知道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从建造到正式下水试验就足足用了8年的时间。
当时,我国对核潜艇的研究还一片空白,不仅没有技术,连研发设备和资料图纸都十分稀缺,在“无中生有”的过程中,又怎么会仅凭一个普通的玩具模型就能造出核潜艇呢?观众的疑惑显然十分合理。
那么,在黄旭华院士研制核潜艇的过程中,是否真的发生过此事呢?我国为什么要在条件困难的当时一定要研制核潜艇呢?黄旭华又为核潜艇的研制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而在这背后又出现了哪些感人至深的场景呢?
黄旭华,原名黄绍强,于1924年2月24日出生在广东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的一个家境殷实的医生家庭,父亲黄义林是当地有名的乡医,经常为贫苦人家免费治病,在当地颇受人尊重。
在父亲的影响下,黄旭华从小就梦想着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济世救人,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他以后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乡医,但日寇的全面侵华改变了他的生活。
1938年,战火已经烧到了广东,此时黄旭华的家乡虽然距离前线还有一定的距离,可也免不了受到战争的影响,附近的中学大多都停课内迁,而刚刚上初中的他因此被迫辍学了半年。
为了让黄旭华继续接受教育,父亲黄义林带着他前往了位于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求学,在这里,他见到了很多从前线逃过来的百姓,看到他们的惨状,黄旭华第一次对学医是否能结束战争产生了怀疑,他开始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早日为国效力。
然而由于战事吃紧,这里也不安全,为了生存,才读了两年半初中的黄旭华再一次辍学,跟随父亲前往了广西桂林避难,一路上又遇到了很多逃难的百姓,黄旭华思考起了这场战争的意义。
当时从广东汕头前往广西桂林如果走海路可以减少几天的路程,可由于我国的领海到处都是日军的军舰,很不安全,黄旭华一行只能被迫从陆路走,这也让黄旭华意识到保护国家的领海安全是多么地重要,为他以后从事舰船制造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由于受战乱的影响,很多教授、学者等知识分子从北平、上海迁到了内地,桂林中学同样有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师来到这里任职,而黄旭华就是在这里读了高中。
在一节历史课上,黄旭华听完老师讲述的世界近代历史后,疑惑地问道:“为什么世界上其他的国家都可以在国际上耀武扬威,而唯独我们中国要受人欺辱呢?”
老师对国家的现状也很痛心,她认真地和黄旭华说道:“自古以来,落后就要挨打,而我们国家正处在落后的时候。”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黄旭华,他报效国家的决心更加坚定,为此,他还专门把自己原来的名字改为了黄旭华,寓意中华民族旭日东升。
可只要战争还没有结束,学生们就很难有一张安静的书桌,不久后,桂林告急,黄旭华只能仓促毕业,和家人一起迁往了重庆生活,一路上他经常遇到日军飞机的轰炸,面对山河沦丧双赢彩票,黄旭华彻底放弃了学医的想法,他要学习工科,当一名工程师,报效国家。
1944年,黄旭华进入了国民政府在重庆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学习,抗战结束后,他终于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中央大学航空系和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
有过之前逃难时的经历,黄旭华更倾向于航海领域知识的学习,于是,他开始专心学习和研究船舶的制造,1949年,黄旭华正式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成为我国造船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时恰逢蒋介石败退台湾之际,新中国也即将成立,面对何去何从的问题,黄旭华没有犹豫,他果断地选择了留在大陆,建设新中国。
原来早在重庆的时候,黄旭华就了解到了我党的革命理想并且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书籍,再加上一路上见到的官兵的腐败行为,他认定只有才能救中国,为此他积极和我党地下党员进行联系,并在1949年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建国后,黄旭华又在上海市委的党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并于不久后正式加入了中国,开始为新中国的船舶建造事业贡献青春。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百废待兴,各项工业建设基本处于一片空白,经济发展更是迫在眉睫,可美帝国主义却不给我们安稳发展的机会,趁朝鲜爆发内战之际,组成“联合国军”公然入侵朝鲜,战火很快就烧到了中朝边境鸭绿江畔。
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安全,保家卫国,毛主席决定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最终,我军以顽强的斗志和军事素养打败了武器装备占尽优势的“联合国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而就在谈判的过程中,美国经常对我国进行核讹诈,试图以逼迫我军退出朝鲜,这给我方谈判代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当时毛主席就决定一定要研制我们自己的核武器。
除了以外,核潜艇因其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也成为了战后不久美国对我们进行核讹诈的一件重要装备。
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加剧,双方开始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而都把核潜艇的研制作为了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国先是在1954年下水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苏联也紧随其后,于三年后下水了“列宁共青团”号核潜艇,此后几年,双方的核潜艇数量急剧增加。
为了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1958年6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原子能事业三人领导小组成员的元帅向中央提交了一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里面就提出了要研制建造我国的核潜艇双赢彩票,毛主席当即批准了这个报告。
然而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国内对核潜艇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而且极度缺乏相关领域的人才双赢彩票,于是,毛主席依据国情,决定请赫鲁晓夫派遣苏联同志进行协助。
可赫鲁晓夫却一口回绝了毛主席的请求,并轻蔑地表示道:“核潜艇建造需要的工业水平太高,以你们中国现在的能力不可能造出来,还是放弃吧!”
毛主席知道这不过苏联方面的推托之辞,作为和美国一样的大国,苏联是不可能将核潜艇的技术传给中国的,为此,毛主席坚定地向有关部门的同志说道:“核潜艇就是花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维护国家安全的事只能靠我们自己,于是,在元帅的指导下,一大批青年才俊被秘密调往了北京参加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而黄旭华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的黄旭华正在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工作,在此之前,他只参与过对常规潜艇的转让制造和仿制工作,但即便如此,已是国内造船领域的顶级人才。
那个时候的青年建设者们都坚持着这样一个态度:“祖国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黄旭华也不例外,当组织上说要调他到北京参加一项紧急任务时,他虽然不知道要去做什么,可还是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就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毅然前往了北京,要知道此时的他才和妻子李世英结婚不到两年。
到这年8月,黄旭华抵达了北京,当天支部书记就和黄旭华进行了谈话,他语重心长地对黄旭华说道:“被选上是因为党和国家信任你,而你要参加的任务是一项绝密任务,也就是说任务只要一开始,你就必须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即便是你的家人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当然,这个工作有可能做一辈子,也就意味着你可能永远都只是个无名英雄,而且家人因为不知道你的行踪,也许会对你产生误解,你想好了吗?”
黄旭华意识到了任务的重要程度,他只是稍微沉思了一下,就坚定地说道:“保证完成任务”,因为他是一名员,在他当年的入党申请书上,他就郑重地写到:我坚决服从党的安排,随时愿意为党献出一切,包括我的生命。
随后,黄旭华和同事们开始对如何研制核潜艇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并且搜集了国外的相关报道,核潜艇的研制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之后由于动力问题等种种原因,研究被迫搁置了一段时间。
直到1964年10月,随着我国第一颗的爆炸,核潜艇的武器系统和动力问题得到了解决,预示着核潜艇的研制重新被提上了议程。
1965年,核潜艇研究所正式组建完成 ,此时黄旭华担任核潜艇研究项目的副总工程师,负责实际的主持研制工作。
由于美苏两国对核潜艇技术的严密封锁,研制之初,黄旭华等人就连核潜艇究竟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所以摆在他面前的头等问题就是该给潜艇设计一个怎样的外形。
于是,在没有图纸的条件下,黄旭华带领大家开始了没日没夜的设计和计算工作,他们白天计算核潜艇上各仪器的精准数据,晚上根据计算和自己的理解画出图纸。
可当时的研究条件实在太差了,国内的计算机还没有研发出来,黄旭华等科研人员只能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无误,每一个数据都要经过三组人员的同时计算,直到结果一样后才被使用,而这样的数据要计算上万个。
此外,由于当时缺乏先进的称重设备,科研人员无法一时无法确认潜艇总体重量和各零部件的重量,也就意味着无法精准控制潜艇的重心,黄旭华为此也专门想出了一个“土办法”。
黄旭华让人在制造核潜艇零部件的过程中,用秤称取了它们的重量,然后记录下来,等安装完毕切割出来边角废料后,黄旭华又让人对边角废料进行了称重,这样一减就可以知道潜艇的总重量了。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研究,黄旭华等人终于绘出了一张核潜艇外形图纸,可谁也不敢确定按照这张图纸进行建造,会有怎样的一个结果,大家心里都没底。
而就在这时,一位出差回来的研究员从国外带回了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儿童模型玩具,黄旭华看后非常兴奋,因为他发现这两个模型竟然和设计出来的图纸相差无几。
“我看核潜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再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创新出来的,并不神秘。”黄旭华如是说道。
于是,黄旭华带着科研人员拆了其中的一个玩具模型,并根据里面的构造一比一新造了几个一样的玩具模型,此后多年,他们对着玩具模型进行了反复地拆卸和研究,可以说这两个玩具模型的内部构造给黄旭华研制核潜艇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之后,黄旭华又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最终在1970年12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核潜艇成功下水试验,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毛主席得知后也十分高兴,经过讨论,将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了“长征一号”,以此表明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万里长征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四年以后,长征一号正式服役。
核潜艇造好以后,黄旭华没有闲着,每次只要有潜艇的下水试验,他都亲自到现场指导,而在一些重大的难题攻克过程中,总会出现他的身影。
1988年4月29日,中国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首次进行深潜试验,下潜越深意味着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性越低,核潜艇也就越安全,所以此次试验势在必行。
为了确保试验顺利进行,黄旭华在试验之前亲自调试了每一个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而挑选的下水参试人员都是具有极强心理素质的党员。
可即便如此,参试人员心里还是没底,因为在这之前没人下去过,谁也不知道到了深海之下会发生怎样的情况,他们甚至在出发前写下了遗书“万一回不来,未了的事情,请家里代为料理”。
已经年过花甲的黄旭华见此情景当即表示道:“作为总设计师,我坚信潜艇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我决定和你们一起下水完成深潜试验!”
参试人员听后都感动不已,可又十分担心黄旭华的安全,便纷纷劝他留在岸上,可黄旭华却说:“为了记录试验数据和应对突发情况,我想我下去是最合适的,你们就不要再劝了。”
就这样,黄旭华带领参试人员一起在潜艇内进行了深潜,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而当核潜艇重新浮出水面的时候,黄旭华高兴地当即题诗一首,写到:“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参加深潜试验这还是世界上的首例,足以表明黄旭华对核潜艇事业和祖国的热爱。
如今,已经97岁高龄的黄旭华老人仍坚持每天在办公室内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他现在做的就是整理之前的研究资料并把他传递给新一代的核潜艇科研人员。
在核潜艇领域,黄旭华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极致,对于党和国家的重托,他同样问心无愧,唯一令他感到遗憾的是对家人的照顾不周,这曾让他一度十分愧疚。
核潜艇研究无论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有核潜艇的国家,都是最高的国家机密之一,中国也不例外,为了保密,黄旭华自从1957年元旦离开家后,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都没有回到家中探望父母。
20世纪70年代,黄旭华的父亲病重,家人都在盼望着他回到家中见父亲最后一面,可他因为工作无法前来,一直到父亲去世,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
而在每年春节一家人团圆之际,饭桌上总是不见黄旭华的身影,他的几个弟弟经常抱怨:“不知道在做什么,连家都不要了。”而他的母亲虽然一直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做坏事,可迟迟不见儿子归来,也心痛不已。
一家人曾多次托人打听黄旭华的下落,可始终没有收获,他们所能等到的只是组织上从北京发来的黄旭华平安的消息,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一点他的音讯。
直到1987年,正在工作的黄旭华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报告文学,里面介绍的竟然就是他的鲜为人知的事迹,他意识到保密期可能已经过了。
可此时的黄旭华正在带队攻坚,实在抽不开身,于是,他就让人把这篇文章寄给了家中的母亲,黄旭华的母亲当然不知道信是黄旭华托人寄来的,文章中也没有黄旭华的姓名,只提到了黄总设计师。
然而,黄旭华的母亲在仔细阅读文章时发现了黄总设计师的夫人名叫李世英(黄旭华的妻子),老人家恍然大悟,她这才知道儿子之所以离开家这么多年,是在干一件大事业。
收到这篇文章的当晚,黄旭华的母亲把全家人都叫到了一起,她对晚辈们叮嘱道:“旭华的事情,大家要谅解、要理解,不要再埋怨他。”
一年后,黄旭华在去南海工作期间顺道回到了家中,母子二人终于再次相见,得知母亲的理解后,他流下了眼泪,可没在家待几天,为了工作需要,他就再次奔赴了“战场”,他常对别人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2019年,黄旭华老人获得了共和国勋章,去年,又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荣誉,他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在接受采访时笑着对记者说道:“我还要再为国家工作20年!”
谨以此文向黄旭华老人及所有为新中国核潜艇事业做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顺祝黄旭华老人幸福安康!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